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当前位置:首页新闻中心

  • 20184-10
    补气补血补津液

    1、补气我们常常会听说过人参是大补。电影上,碰到快断气的病人,中医大夫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。你可能想不到的是,日常中我们吃的红枣,也具有和人参一样的补气的作用,所以,在平时可以用红枣泡茶、熬粥等,不仅美味,同时达到保健的作用。2、补血补血的食物有很多,其中枸杞子更是其中之zui,鲜红的枸杞子,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,是滋阴的补品,其实,在中医里,是用来补血的良药,在过节,很多人会送枸杞子当做礼品,可见枸杞子的重要性。3、补津液补津液,很多人会对此有些陌生,其实如果每日饮用石斛茶,石...

  • 20184-10
    高血压中医诊疗思路探索

    目前,降压药物种类繁多,其中CCB、ACEI、ARB、B受体阻滞剂、利尿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虽可有效的控制血压,但由于大多数患者需要终生服药和联合用药,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,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满意度均不甚理想。因此探讨如何更好的控制血压,仍然是医学一个重要课题,而中医药学在其中贡献日益明显。高血压病属“眩晕、头痛”等中医病证范畴,临床研究显示,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,不仅可以降低血压、缓解症状,还可调节血脂及保护心、脑、肾等重要器官,同时减少西药的用量。在诊疗中,“辨证论治”是中...

  • 20184-8
    仪器把脉看面相

    中医体检就是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仪、中医四诊仪,分析中医体质和亚健康测评的体质类型、易患疾病、健康状态、环境适应能力、心理指数、生存质量、生命周期中医诠释等。传统中医辨识体质,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。现在,由中医四诊仪取代了有经验的老中医,半个小时的检查就能辨识你的体质。中医四诊仪是根据中医“望闻问切”中的“望、切”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。首先,体验者把下巴搁到类似验光仪的白色仪器上,内部的摄像头就会拍下面部和舌头的照片。经过数据分析舌象和面相的信息。比如面色的明暗,两颧是否发红,眼眶...

  • 20184-4
    中医四诊仪为您介绍中医观额诊病的方法

    中医四诊仪为您介绍中医观额诊病的方式中医是我国的瑰宝,为了大家更好的了解中医,今天,为您介绍中医观额诊病的方式。如果您对中医学感兴趣,就请接着阅读吧!在传统的中医学理论中,由于额头位于面部上方,在八卦中相对应的位置是火,额赤是上焦热,下颌赤是下焦热。如果是患有长期高血压或者经常头晕头痛的患者,他们的额头中间较常人会多一道纹。如果是长期便秘的人群,额的上方会呈现出异常的青紫色。如果女性的额头有斑点,可能肺部或者子宫会出现病变。如果老年人太阳穴周围有青筋暴露,那么他患中风的概率将...

  • 20184-4
    中医体质辨识系统数九寒天如何养生

    中医体质辨识系统数九寒天如何养生俗话说“数九寒天”,这几天气温屡创新低,如何在这么冷的天气中做好对身体的保养呢?今天,圣美孚小编就来谈谈这个问题。一、重视对肾的保护。传统中医学认为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,因此,冬季是固肾的时节。尤其是在数九寒天中,要避免过度劳累,少饮酒、少性事,来减少肾精的亏损。另外,要多食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,如牛肉、羊肉等。二、养心安神是关键。冬季要保持心神饱满,除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外,多食些莲子、百合等清心安神的食物,您的精神也会更加充沛。三、注意保暖。千...

  • 20184-4
    冬天如何从中医学的角度保养身体

    冬天如何从中医学的角度保养身体现在每年的冬季都异常寒冷,如何在越来越严寒的天气中保养好身体,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,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。中医学讲究保养身体讲究的是日常起居。在冬天,传统养生学认为冬季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使人体养精蓄锐,增加阳气的储藏和阴精的储备,从而达到身体“阳平阴秘,精神乃治”的理想状态。另外,对精神的保养也是中医学中冬季保养的重要方面。由于中医学认为“宁静为本,保养精神”,《皇帝内经》中也提到“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又得”,这些都强调的是冬季精神状态上要...

  • 20184-4
    中医易病体质的分类

    人们常说体质差容易生病,那么什么是体质呢?就是身体强不强吗?实际上体质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问,中医上把易病体质分为几大种类,即是痰湿体质、气虚体质、气郁体质,不同的体质容易患上相对应的病变,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仪的诊断,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哪方面的薄弱,并及早预防和补充缺少的部分,使身体逐渐健康。痰湿体质多湿邪困扰,体内湿气太多,容易发病和肥胖,像老年肥胖患者困扰于冠心病、糖尿病、风湿等,就是这种体质的影响,而气虚体质就更常见了,多以青少年为主,常见的鼻炎、咽炎、易累、困乏,就是气虚的...

  • 20184-4
    中医四诊仪将抽象具实化

    中医治本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,中医对比西医,有着自己的历史和系统的教学,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。首先就是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局限性。师徒授受一直以来都是中医传承模式的主要教学方式,然而这种教学却属于一种个人的传授(即一个师傅带一个或多个徒弟)。虽然该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及有效性较高,但人才培养确实效率低下、周期过长,再加上培养过程及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*性,这便导致该教学模式难以与当今开放性、群体性的教学需求相适应。其次,满足不了社会化发展对学科综合素质的要求。在传统中医传承教育中...

共 119 条记录,当前 13 / 15 页  首页  上一页  下一页  末页  跳转到第页 
Baidu
map